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AEOS专题
成本工程专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铸心”逐梦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4-10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一直以来,航发人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国家利益至上”,这是航发人的价值观;“动力强军,科技报国”,这是航发人为之奋斗不息的光荣使命。

  翻开新中国航空发动机波澜壮阔的发展史,既有航发人砥砺奋进的厚重印记,也有航发人创新进取的骄人业绩,更有航发人担当进取的不懈追求。

  在黎明,有一幅干部职工最熟悉的黑白照片。那是1958年,毛主席视察黎明时留下的珍贵历史照片。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照片,这是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航空发动机事业的真实写照,它承载了党中央对发展航空发动机的殷切期望与梦想。

  黎明建厂初期,8000多名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祖国各地汇聚于此。大家一面建厂房、修马路、进设备;一面搞修理、忙攻关、促生产……干部职工用肩膀扛,用双手抬,用智慧和汗水编织着自己最初的梦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推上一个新的历史高度。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黎明,在生产现场,他语重心长地对干部职工说:“你们的工作很重要,也很光荣!”总书记的亲切关怀,成为航发人坚定信心、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

  在黎明发动机装配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横幅醒目地悬挂在墙上,爱国的热情在这里已经持续燃动60多年了。

  35年前,李志强从部队转业准备到公安局报道,然而父亲却劝他到自己工作了多年的黎明上班。一边是令人羡慕的公安干警职业,一边是父亲钟情一生的工厂。面对人生的重要抉择,李志强选择了黎明,选择了“择一事、终一生”,因为这里有父辈为之奋斗的梦想。

  “每当发动机交付的那一刻,就是我们最幸福的时刻。我们的梦想就是打造最强劲的中国航空动力!”李志强道出了航发人的心声。

  在这个岗位上,他追寻着父亲的足迹,“铸心”逐梦,奋力前行,从一名学徒开始,一步一步成长为全国劳模、大国工匠。

  如今,已经发染银丝的李志强仍在与班组成员精心组装着航空发动机。李志强的儿子也早已加入了黎明,和自己的祖辈父辈一样,成为了航发战线上的一员。一家三代,继续书写“铸心”诗篇。

  在黎明,“铸心”逐梦的不仅有三代家庭,还有三代劳模续写“铸心”的模范篇章。这三位国家级的劳模先后在钣焊加工厂的同一个班组工作。他们身上有着相同的“基因”——先进模范、一班之长、技术高超、勇于创新、争创一流、拼搏奉献。

  1954年,阎德义来到刚刚建厂的黎明,开始了勤勉奉献的职业生涯。在黎明,他解决技术难题100多项,获得了“焊接大王”的美誉。

  接过劳模旗帜的是“郭维林班”的班长郭维林。为适应科研生产的需要,他先后自制了37种焊接工装,提高焊接效率近10倍。在解决了40多种高难度焊接材料焊接难题的同时,他还带领徒弟攻克技术难关150多项。

  如今,劳模精神的火炬又传到了张树文的手中。张树文与全班成员刻苦钻研焊接技术,开展各类技术攻关,推出“对照标准件互检制”“技能专家快反制”“新人系统培养制”等。这些制度的创新为工厂保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逐梦强重器,“铸心”壮国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航发人“铸心”逐梦的脚步从未停止。放眼未来,扬帆远航的征程永远在路上,沿途不仅有艰辛,也有收获,更有新的目标、新的期待和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