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集团要闻
视频专栏
专题专栏
“一次成功”典型案例 | 激发更大动力 跑出更快速度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26

  中国航发成立五周年之际,全面回顾“12345”战略框架体系推进实施情况,直面加快发展的形势任务和迫切需求,将“一次成功”工程纳入战略框架体系。“一次成功”工程是缩短研制周期的重要手段,将会对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一年来,各单位深入实施“一次成功”工程,对照实施要求、结合科研生产实际,开展了许多典型实践,有力推动了“一次成功”工程取得实效。即日起,小编将陆续刊登“一次成功”典型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次成功”工程实施以来,中国航发动研所在研制工作中大力开展“一次成功”工程实践,以系统观念应用“成功树”保障分析法,确保“一次成功”要求融入产品首飞、试验等重点环节中,提高研制质量,加快研制进程。

  开展“成功树”保障分析

  保障首飞“一次成功”

  在发动机首飞现场,随着轰鸣的动力,直升机在发动机的托举下腾空而起、冲向蓝天,精彩演绎爬升、侧飞、悬停等一系列试飞动作,最后平稳着陆,首飞圆满成功。欢呼雀跃的人群中,发动机研制人员李立新悬着的心终于沉了下来,驻扎外场的2个月来,他用一棵“成功树”实现了发动机成功首飞。

  为保障首飞“一次成功”,李立新带领团队立足正向研发流程,按照“设计一步到位、试制一次做对、试验一次成功”要求,聚焦“发动机首飞成功”编制“成功树”。在这棵“成功树”上,从设计、试制、试验、试飞、管理五方面着手,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关键环节—影响因素—控制因素—制定保障措施—薄弱环节和技术对策” 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并将“一次成功”纳入研制计划中,随研制工作共同推进、共同考核,提前化解研制风险,高质量加速首飞进程。

  在发动机设计伊始,李立新就组织研制团队开展了需求分析和图样复查,充分利用仿真手段进行验证,保障部件及系统满足指标要求,也使得交付性能达标率大幅提升。试制过程中,他们从技术状态管控上着手,识别影响关键技术状态的工艺和工序,开展专项攻关,保障了发动机转速、性能达标“一次成功”。

  关键的试验环节,研制团队紧密聚焦试验方法、试验资源、试验过程管控等关键因素,围绕人、机、料、法、环全面实施保障,有力确保了初始飞行前持久、超温、超扭、低循环疲劳、高空等整机试验“一次成功”。积极开展飞发协同,他们与直升机研制单位建立常态化协调沟通机制,保障了飞发匹配设计、试飞测试改装、地面联试试验等工作顺利开展。

  首飞的成功,验证了实施“一次成功”工程的必要性,也增加了其他项目实施“一次成功”工程的信心决心。“以事前预案保速度,以过程管控保成功,在‘一次成功’工程的有力保障下,今年科研机试验成功率实现稳步提升。”动研所型号副总师向露宇说。


  开展“一次成功”工程实践

  完成3000小时科研试验目标

  深夜的株洲,动研所的试车厂房灯火通明。随着AES100发动机顺利完成3000小时首翻期寿命科研试验的卓越目标,在场的研制人员热烈地鼓掌。试验的成功,不仅见证了无数个辛勤耕耘的日夜,更见证了“一次成功”工程提升试验能力的生动实践。

  为了确保试验一次成功,研制团队按照民机过程管控程序,认真分析前期试验中发动机运行数据,细致跟踪发动机气动热力参数变化规律,加强发动机内外部状况检查,预先分析并提前逐项排除潜在风险。并制定了周一至周六每天8:00至23:00的加速试验计划,最终经过大家奋力攻关,终于实现了发动机首翻期3000小时的试验目标。

  作为现场试验主管,杨艳美每次试验前都会第一个到达现场,对照试验检查单认真检查试验设备和发动机情况,仔细记录检查情况。“只有确保每一个设备参数、每一根发动机管路都准确无误,才能保证整个任务的成功。”末端细节的“一次成功”,保障了发动机在长达一年的试验中没有因为任何失误导致发动机试验中断,为完成3000小时试验奠定基础。

  发动机燃烧室顺利通过试验,源于结构设计主管吴志娟将“一次成功”工程和试验过程管控结合起来,将“成功树”的薄弱环节识别和管控融入设计制造协同流程中。她和团队制定了《制造符合性特性核查表》,按影响发动机安全、性能、密封、振动、寿命等因素梳理零组件尺寸特性,形成百余件零件上千项制造符合性检查项目,运用DVI工业化鉴定和编制供应商手册来实施管控,确保了装配与设计合格匹配。

  “接下来,我将带领团队遵循规律、创新方法、主动作为,推进‘一次成功’工程在各岗位生动实践,保障‘一次把事情做对’。”吴志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