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AEOS专题
成本工程专题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在新中国成立的 礼炮声中拼搏建厂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24
       1949年,是东安厂全面开展抢修工程的一年,是全厂职工当家做主,满怀豪情建设工厂的一年,更是令无数创业者终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东安厂一面集中力量进行修建工作,一面把各地的兵工厂迁往平房。
  1月5日,哈尔滨实验厂厂长刘正栋来到平房,主持建厂事宜。月末,佳木斯大华铁工厂的100多名军工战士赶来,组建成了以刘正栋为第一任厂长的“东北军区军工部北满分部直属三厂”,开始工厂的恢复建设工作。当时,老军工战士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搞建筑工程时,没有设计资料,连一张平面图都没有,他们只有自己动手实地测量绘制。在零下40多度的气温下,刘正栋带着两个助手在雪地里勘测了4天,终于绘制出了第一张“平房地区平面布置图”,标定各建筑物的地基编号,当时编的一些厂房号有的现在还在沿用,像6号、7号、8号、28号等。当时,他们中没有几个中国土木建筑的设计员,只得利用日籍的技术员做厂房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全厂职工不分车工、钳工,都同瓦工一起盖厂房,使施工的进展比较快。
  与此同时,根据中央军委和东北局的指示进行了并厂搬迁。在各军工厂的搬迁、合并过程中,从外地搬迁合并来的兵工厂,都带有机器、设备、武器和弹药,还有不少调拨来的物资,都需要靠人力搬运,因此,装车、卸车、搬运、安装的劳动强度最大。
  装有设备的火车进入专用线后,如不及时卸下来就有可能堵塞下列火车的进站。因此,当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以笛声为令。无论什么时间,不管白天、晚上,只要笛声一响,凡是能听到笛声的人们,不管男女老少,就会自动从四面八方迅速涌向专用线,虽然夜间谁也看不见谁,但大家都自动有秩序地组成卸车小分队,找跳板的、拿绳子的、扛撬杠的……在一阵阵有节奏的号子声中,一台台设备从火车上卸下来。几百台设备、数千吨物资都是老建设者们喊着劳动号子,硬是靠人拉肩扛从平房火车站搬到工地的,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设备损坏、没有重大物资损失。
  从1949年1月至8月,华北、东北地区12个小厂的军工战士,带着机械设备,怀着满腔激情,肩负神圣使命云集到直属三厂。这12个厂分别为佳木斯大华铁工厂、哈尔滨实验厂、哈尔滨星记厂、大连十纵修械厂、石岘兵工六厂、集安兵工二厂、冀东兵工厂、兴山兵工厂、牡丹江兵工厂、长春修械所、珲春兵工八厂、北安兵工厂。这次并厂,也集中了北满地区军工系统的许多能工巧匠。
  老建设者们在一面进行基建恢复的同时,一面加快恢复生产能力步伐,取得了可喜的进展。1949年3月,一些厂房修复,第一台车床运转;5月,30号厂房第一座化铁炉化出了红彤彤的铁水,开始出铁,可以为机械制造提供黑色和有色的金属毛坯;7月,9号厂房的第一台一吨空气锤投入生产,发出了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开始加工黑色铸件,这样,工厂逐步有了毛坯铸造和机加能力;9月,第一批高校毕业生分配来厂,组建了工厂第一支技术队伍。
  10月1日,根据东北军工部部长何长工、副部长江泽民签署的通令,在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工厂更名为“东北军工部第21厂”。全厂两千多名职工兴高采烈欢庆国庆的同时,佩戴上亮丽的21厂厂徽。
  这一年,平房修复工程大体完成,东安厂共修复厂房24座、办公楼9座、职工家属宿舍及食堂56座,还有锅炉房、变电所、汽车库、合作社、交换台等设施20多座,建筑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车间布置已经摆开,设备到位开始运转。东安厂成为拥有500余台机械设备、2422名职工的哈尔滨市最大的机械加工厂之一。